以两江航投为基础,重庆两江新区对中国商业航天的投资故事是重庆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解析这个企业成长案例,有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重庆这样的内陆城市,如何以内陆开放的宏大视野和区位、产业、生态、体制优势,撬动资本、市场、技术和人才,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整合中,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零壹空间布局重庆,发射的“重庆两江之星”火箭,既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里程碑,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多来中国市场的日益成熟,对科技创新的日益宽容,也看出重庆市和两江新区对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刻理解。
北京时间2018年5月1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猎鹰9号Block 5型火箭顺利升空,标志着全世界最先进商用火箭的升级版首秀圆满成功。这天,零壹空间创始人兼CEO舒畅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上述消息,并写下一句“前无古人”。2018年5月17日7时33分31秒,随着指挥员喊出指令,位于西北某地的试验场发出一声巨响,一枚白色的火箭迅速升空。7时40分,测控员宣布火箭进入预设落区,标志着中国首枚由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商用亚轨道火箭发射成功。全场再次欢呼——“我们成功了!”这枚名为OS-X“重庆两江之星”的火箭,出自员工平均年龄31岁的重庆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9月7日12时10分03秒,零壹空间的第二枚OS-X型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能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高频发射的产品服务。2018年底,零壹空间位于重庆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的首个民营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将承担火箭的总装总测、电装、卫星测试、复材制造及试验等工作,支撑OS-M火箭首飞产品试制。目前,公司已经将总部迁至重庆,基本形成了北京重研发,重庆重智能制造的格局。未来,重庆将成为零壹空间的总装总测基地,亦作为公司的研发副中心,打通包括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地面基站、空间站运输在内的航天全产业链。
“在两江新区打造航天全产业链”,是两枚火箭成功发射后,零壹空间试图讲述的故事。而在两江新区,一个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已悄然成型。目前,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初步搭建了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运输航空业动力“整机+零部件”、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火箭,是人类目前唯一能使物体达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战略价值明显。随着数据通信业务需求的增加,单颗卫星工作模式难以满足日益旺盛的通信业务需要,因此,将多颗卫星组网为数据通信提供服务,已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趋势。小卫星组网被认为是民营火箭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未来火箭运载市场属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国际上,以Space X、蓝色起源等为代表的民营火箭公司,致力于研发优秀的商业运载火箭,并提供系统性的发射解决方案,为全球商业航天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发射服务,以大幅提升人类自由进出空间的能力。2002年6月,埃隆•马斯克创立Space X。公司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同时开发Dragon系列的航天器,以通过猎鹰9号发射到轨道。2008年,Space X获得NASA正式合同。2012年10月,Space X龙飞船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了私营航天时代;2015年当地时间3月1日,Space X的猎鹰9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将世界上第一批全电动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有数据显示,2014、2015、2016年,全球商业发射服务场规模分别为62亿美元、54亿美元、55亿美元。卫星载荷的发射成本约为每公斤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另一方面,当前,Space X已经不满足于物资运送、卫星运输等任务,他们正在为更大的目标最准备——载人航天,且相关进程已经到了测试阶段。“在中国做火箭生意能发财吗?”——这个问题最早浮现于2015年前后。当时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我是北京航天学院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主要负责投资。所以说,我本来就是航空航天人,也一直关注这个领域的动态。”舒畅说。国内市场开放后,舒畅的设想是投资一家民营航空航天公司,并去辅佐它。找了一圈后发现,市场上个并没有这么一家公司,于是他决定自己干。“作为投资人,创业或许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投资。”2015年8月,舒畅在北京注册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寓意“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核心团队里,有的是自己前公司的同事,有的是认识多年的好友,还有的是曾在航天领域从事多年的科研人员。这是国内首家营业执照上写着“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作为政策放开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零壹空间该怎么做、要怎么做,都将会给后来者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启示。在核心团队建立后,经过无数次讨论,零壹空间最终确定了以运载火箭为核心的业务定位。这很大程度上也源于火箭本身的特性。他进一步解释说,卫星想要升空、入轨,最终需要靠火箭来进行运输。同时,制造火箭本身,又需要各类部组件,比如发动机、操控系统等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运载火箭是航天产业中一个中间环节,可以连接上下游两端。“掌握了运载火箭,其实就掌握了航天产业的‘入口’。此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个极好的选择。“很多人说卫星造出来只能摆家里,因为要等国家队火箭搭载的机会。但即便有机会,也不是能够随便搭载的,一些特殊用途的卫星对轨道高度、倾角都有特定要求。”就算卫星得以搭载火箭发射升天,在轨留存时间也只有5年左右。“所以,每年都会有补星的任务需求,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市场空间。”不过,就算业务定位于“运载火箭”,也有其细分。零壹空间的运载火箭,主攻“小型运载火箭”。这一定位是差异化竞争方式,也是最正常,最基础的商业模式。Space X世界闻名,其产品便是大型运载火箭,且已有过多次成功发射的案例,甚至实现了火箭回收。如今,在大型卫星发射的市场,Space X已占比超过50%。因此,零壹空间把目标市场放在了微小卫星上,也就是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系统。近年来,微小卫星已在通讯、遥感、电子、侦察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不需要大型火箭和大型发射场,可用小火箭随时随地机动发射。但在国内,却常常要等“国家队”火箭搭载的机会,不仅发射时间不固定,而且发射费用较高。“国际发射价格比较高,微小卫星基本上都是3—5万美元/公斤。”即便是在发射服务性价比极高的中国,发射成本也在1.5—2万美元之间,对于民营卫星企业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能将发射价格降下来,发射频率提高上去,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个千亿级规模。”舒畅说。
事实上,众多顶尖投资者的目光正聚焦于商业航天领域,他们相信此处正酝酿着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商业拐点。2015年12月24日,零壹空间拿到了第一笔融资,由联想之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元。零壹空间也开始步入正轨,公司收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简历,逐渐组建起了一个近百人的科研攻关团队。很难想象,这个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才31岁,舒畅本人当年也不过30岁。他们均毕业于清华、北航、哈工大、西工大等国内一流相关院校以及国外著名高校;核心技术人员来自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的总体设计单位、中国科学院等,拥有丰富的全流程型号研制经验。同时,零壹空间还汇集了计算机、金融、汽车等领域的优秀人才。火箭研发制造以前都是作为“国家工程”,汇集各方面优秀人才,经过长期科研攻关和重金投入,才取得成功。此外,通常情况下,只有国有企业、科研院所这些“国家队”才能拿到火箭飞行试验数据,而且试验耗费时间长,成本高。当民营企业试图实现这类成就,无疑会被认为是“蚂蚁搏象”。从首笔融资的数额,也不难看出投资者的态度尚趋于保守。1000万元想要造火箭,是不是白日做梦?在说服投资者同时,零壹空间也需要说服自己。在舒畅看来,这件事恐怕有95%的人认为不可能,尤其对于航天这样特殊的领域。但对零壹空间而言,就是要在5%的可能性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所以,舒畅给团队提出了“三不原则”:不作秀、不评价、不比较。“不是大家说不行你就放弃了,那样的创业者肯定干不成。”
造火箭,得先造发动机和控制系统。摆在舒畅和团队面前的问题是,这两项之前在民营市场一片空白,向“国家队”买也不一定能买到。舒畅又一次选择了“自己干”。不过,公司也遇到了当年SpaceX创业时所面临问题——“供应链”。当初,SpaceX作为航天产业的“新兵”,既没钱直接高价买到俄罗斯的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团队独立进行该类型发动机的研制,还面临着老牌航天企业设置的技术壁垒,只能另辟蹊径。最终,它从使用燃气发生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做起,研制了最初的Merlin(梅林)1A发动机。在发动机研发过程中,SpaceX逐步避开传统的供应商,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这给了舒畅很大的启示。他就此确定了零壹空间的供应链建设目标——80%以上必须是非航天企业的供应链,其中60%以上必须是民营企业。因为只有非常市场化的一些产品,那20%才会去选择优先跟一些成熟的航天单位去合作。这给重庆这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布局航天产业带来机会。这条全新的供应链体系中,零壹空间是第一批探索者,也势必就要付出更多代价。“对于‘结构产品是否符合火箭上天要求’这个问题,可能在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中,按图纸做一套就OK了。但我们却要做三套,两套被用来做试验。所以,在初期,就这个过程企业就承担了相当大一部分成本,这对刚成立的公司而言,无疑非常艰难。”舒畅回忆说。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动力”,也是核心技术之一。2017年12月22日,X系列火箭动力系统发动机准时点火,发动机工作35秒后耗尽关机。此次整机试车,各分系统工作正常,获取了全部试验数据;发动机推力、比冲及工作时间均满足设计要求;发动机、尾段结构、燃气舵和伺服系统经受住了试车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了试验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据介绍,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可用于核心技术飞行试验验证、商业产品航天准入考核、前沿技术探索等诸多领域。本次试车的发动机既可以作为小型运载火箭的一级,又可以单独作为亚轨道运载器的动力系统。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创新,采用了高装填比和高室压的设计思路,以提高装药量和性能。燃气舵是固体火箭常用的控制结构,需要长时间工作在2000摄氏度高温的高压燃气流中,工作过程伴随着舵面烧蚀和偏转,其舵面材料选择、舵外形设计、防隔热设计、热密封设计、热匹配设计、耐高温传动系统设计和舵面控制力计算,都是燃气舵设计核心技术环节。燃气舵测力系统,则用于测量燃气舵在发动机燃气流中所受力和力矩,测量结果用于修正控制力分析算法和控制系统设计,是燃气舵试验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单位具有该测试能力,且成本巨大。试验过程中,零壹空间采用了完全自主研发的测力系统,成功获取了舵面的受力和力矩数据,解决了解耦测量等一系列难题,为公司节省了数百万元的研发成本。如果发动机是火箭的“双腿”,那么控制系统则是火箭的“大脑”。零壹空间的火箭控制系统,不仅是其自主研制,且技术层面上有很大创新。其所使用的一体化综合综控机的重量仅有1.8公斤,相较现有同类产品缩减了10倍,极大地优化了电气系统设计,节约了系统成本。“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整体减少火箭上的设备和规模,从而提升运力。”舒畅说,该一体化综控机可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无人机、低成本火箭等航空航天飞行器。创立仅9个月时间,舒畅团队便以强大的执行力,突破了原本封闭的供应链,完成了第一期产品试制——某种意义上,零壹空间创造了奇迹。几乎同等分量的喜讯是, 2016年10月,公司获得了第二笔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火箭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超长周期的赛道,民营商业火箭在我国此前还是一个无人区。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创业机会,而零壹空间愿意选择民营航天这样一条高精尖而又艰难的路,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我们愿意见证其从零到一,对中国的民营航天充满信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某投资机构合伙人这样表示。
一边是研发攻关,一边是测试、生产和组装,零壹空间需要在北京之外寻找另一个“根据地”。国内首个民营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基地“花落谁家”?2016年,有4座城市向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其中就包括重庆。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笔电基地,重庆在制造业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航空航天制造被誉为制造业的“皇冠”,而在重庆,探讨这个话题时很难绕得开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
2010年,两江新区成立之初,就以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为契机,先期将通用航空产业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
2012年,两江航投集团组建成立,规划了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以发展通用航空为突破,统筹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重庆航空产业从无到有,累计引进项目近20个,社会投资超过500亿元。2018年,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更名为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
在通用航空领域,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意见》,两江新区大力发展培育通用航空制造、通航运营、通航培训、通航金融等产业板块,在全国先后实现了5个“唯一”:国家发改委指定的唯一通航全产业链试点、唯一拥有通航3个品牌6个机型和1个在研机型的园区、唯一组网运营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唯一针对通航的融资租赁公司、唯一拥有覆盖通航私商照培训和在役航线飞行员复训及培训的省市,涵盖制造、运营、服务、维修维护、金融、信息化和文化等全产业链条。“在选择落户城市时,有不少地方都找我们谈过,有一座城市谈得非常好,就差签约了。”舒畅回忆说,也是在那时,重庆政府层面与之联系上,邀请他与团队来重庆洽谈。随后的场景让舒畅印象深刻。他说,己方就两个人抵达约定地点,而重庆这边却又有十几个人。“这样的阵势,让我有些受宠若惊,这足以看出重庆的诚意,以及对航天行业的决心。”那一次的洽谈非常愉快,可谓一拍即合。“如果零壹空间项目能够落地,将把两江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换句话说,两江新区在通用航空、运输航空和航天三大领域完成布局,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初步具备支撑航空航天产业的基础。”当地学者表示。
重庆出色的产业布局和两江新区认真为企业服务的态度,是打动零壹空间的主要因素。“北京有丰富的航天领域资源,重庆两江新区拥有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通用航空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将成为‘重庆造’零壹火箭的强大的助推。”2017年5月,两江航投集团投资,支持零壹空间发展,进一步坚定了企业扎根重庆的决心。两江新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做法,打动了零壹空间。当月,双方达成合作协议,零壹空间商业火箭项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我国民营商业航天项目将在此起航。
2018年5月17日早上7点半,西北某基地,印有“重庆两江之星”标识的火箭正矗立在发射塔前。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安静又紧张地等待着发射指令。3分钟之后,指令发出,“重庆两江之星”号高速升入天空,并在5分钟之后成功落入预定区域。此时正在控制室压阵的舒畅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哭得稀里哗啦。此次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将目光对准了这家年轻的公司。他们不约而同地抛出了一个问题:“舒畅会成为中国的埃隆•马斯克吗?”“我现在还差得很远很远。埃隆•马斯克的每一家公司都成就斐然,我们只不过在一个细分领域刚刚迈出第一步。”舒畅说。但零壹空间的雄心,显然不只是把火箭成功送上太空。“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空间站的货运,我们国家的空间站2022年就要建成,届时空间站货运方面也将有市场空间。再比如,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太空旅游计划,美国的商业航天2020年前就可以实现载人绕地飞行,包括亚轨道的太空旅游。”同时,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零壹空间的发展路径也有了更多可以解读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军民融合的核心就是要把它市场化,打破原来的军民二元经济结构,用市场化的、招标的方式,来购买产品服务。这是一个思路上大的转变。另外一方面,民营企业参军、或者寓军于民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成本,还能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会大幅提升。随着首发成功,零壹空间在两江新区的火箭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同时动工,建设研发中心、数字化智能制造总装中心、测试中心、飞行器控制与仿真中心和专用实验室等,并于2018年底竣工投用。零壹空间在重庆布局火箭基地,意味着未来将会需要大量航空航天人才,以及高校科研力量支持。公司目前正在与重庆大学洽谈,希望能深入合作。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胡宁证实了这一消息,双方将在对耐高温和超高温材料进行火箭搭载实验,验证材料在飞行器的实际飞行环境下的各种性能进行合作。在2018年9月第二枚商用亚轨道火箭OS-X1发射成功之后,零壹空间在公众心中民营商业航天先行者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一片赞美声中,零壹空间在2019年3月与首次发射失利不期而遇,也让人们见识到了这个行业的残酷一面。3月27日下午5时39分,零壹空间OS-M运载火箭搭载北京零重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6U立方星“灵鹊-1B卫星”点火发射。火箭升空几十秒后出现异常,在天空中留下一道复杂的痕迹后消失在人们视线之外,发射任务失利。后经判定,主要原因是箭上速率陀螺在火箭飞行45.68秒后出现故障,导致火箭姿态发散。在零壹空间OS-M运载火箭发射失利之后,航天专家黄志澄表示,我国民营航天企业失利比较正常,目前正处于初步阶段,美国的Space X也是失利过好几次才成功的,我们要对民营航天企业有较大的包容心。随后,零壹空间官方表示,将再接再厉、无畏极致,“归零”探索,“向壹”前行。舆论的宽容态度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助推器,这也是中国创新生态优化的体现。目前中国已有超过80家商业航天技术初创公司,正在大胆地与美国Space X等公司竞争,希望从航天市场分一杯羹。美国《纽约时报》也感慨,“几年前,没人能想象中国民营企业可以做这件事,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变得十分强大。”
事实上,在重庆两江新区,一条覆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飞行培训、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要素的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已经形成。
近几年,重庆市先后出台《关于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意见》《重庆市高端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多个文件推进通航产业发展。2017年底,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通航集团拿到了国内首个恩斯特龙直升机生产许可证,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美国设计认证、中国生产认证的直升机生产企业。至此,重庆生产的直升机进入量产时代,并可以进行国际销售。在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内,落户仅两年的重庆亿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就已经研发出了7款无人机并推向市场。2018年,该公司研制的复合翼无人机首飞成功,其高达30千克的载重能力,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这款无人机预计上市后,将在海事巡航、城市应急、森林防火等领域崭露头角。作为西南地区第二个拥有直升机飞行员培训资质的城市,两江新区的飞行员培训业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两江航投集团已经引入渝翔航空和华夏航空两家航空飞行培训中心,2017年,这两家飞行培训中心培训近9000人次,18000飞行小时数。按照规划,重庆在“十三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国际航空枢纽,通用航空基本实现功能市域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4个主要量化指标:通用航空器达到50架,年飞行量2万小时以上,培育3至5家具有市场竞争力、规模化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成为百亿产业集群。“‘重庆两江之星’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首家民营企业顺利实现总体设计研发-分系统设计研发-总装测-发射的全流程型号研制能力。”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家拥有完整的火箭研发、设计、生产、总装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零壹空间大大提升了两江新区商业航天产业影响力。未来,两江新区将在航空航天产业以学促产、以产强学,形成一个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落户两江新区,到2017年底其研制的固体发动机试车成功,再到‘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从某种程度上看,零壹空间在重庆的发展史,也可视作两江新区,乃至重庆在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史。”当地学者认为,零壹空间在重庆两江新区的布局是“强强联合”,不但有力推动了重庆的高质量发展,而且也较好的利用了当地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并依托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点的战略定位,迅速扩展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造火箭是一项复杂的产业,下游是总装集成,包括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与测试;中游是分系统研制,包括火箭结构、发动机、电子设备等,产品为运载火箭的各个分系统;上游是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等,包括运载火箭结构、发动机所用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以及电子设备所需要的元器件等。我们已成立了自己的电子公司,正在跟重庆谈合作。卫星应用领域,虽然现在重庆市卫星公司布局还不多,但如果发射成本持续降低,卫星公司将会被吸引过来,同时牵引很大一部分卫星及卫星应用的产业。”舒畅说。在他看来,现在的火箭发射前沿技术已实现了回收,如果重复使用技术得到突破,火箭的成本降到跟飞机差不多,速度可是几十倍,火箭也可能成为交通工具,用于洲际旅行。为什么不敢去想?
众投邦专业的新兴产业金融科技服务平台
成立于2012年4月,业务涵盖五大核心板块,以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平台为基础,以智能投顾系统为核心,全面发展区域产业基金,母基金体系,线上线下各渠道募得资金超过50亿元,平台优质项目中,金力永磁在深交所上市;沃格光电在上交所挂牌;蔚来汽车在美股上市;小区管家随佳兆业物业成功登陆港股;其他项目30%以上登陆资本市场,恒大淘宝、天地壹号、莱德马业、牙邦科技等明星项目脍炙人口。
公司愿景:汇聚投资人力量 造就百亿市值公司 提升区域实体竞争力
地标:中国深圳春笋大厦
如有问题可添加客服微信:ztb986
联系电话:18128803093
搜索微信公众号:众投邦
访问众投邦官网:www.zhongtou8.cn
或通过苹果、安卓应用市场下载APP:众投邦
以上内容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